從給力的網絡流行語中看網絡營銷

從“回家吃飯”到“給力”,從“以淚洗面”到“神馬都是浮云”,這些不斷興起的網絡流行語,仿佛是繽紛網絡文化的一個個落點。最近一句“錢還夠用嗎?”又引發了眾多網友的共鳴,尤其是歲末將至,更深有感觸。這原來是交通銀行信用卡 “網絡流行語”營銷新模式。
引發大眾共鳴,借巧力獲得認同
任何營銷活動,都不能偏離情感這條線。求學之時,在初入社會之際,常常會聽到這句話“錢還夠用嗎?”;如今我們能否嘗試對別人說出這句關懷的話?
據了解,交行信用卡策劃此次網絡事件是為了配合大型跨年營銷活動“首刷200送100”,該活動從今年11月起至2011年3月31日,只要是辦理交行信用卡的用戶,在全國近5000家商戶,首次刷卡消費滿200元,即可獲贈100元刷卡金,力度之大、實惠之多,非常少見。在今年物價飛漲的背景下還真有點送錢給持卡人花的味道。這次事件可謂是巧妙地引發大眾共鳴和思考,借巧力獲得認同。
契合自身特質,切中目標受眾
最初這次事件的目標是那些剛剛踏入社會的新人,通過“錢還夠用嗎?”這句話來激發他們的感共鳴。
作為一個信用卡機構,問這句話的目的,是讓持卡人選擇實惠而有品質的理財工具,比如信用卡,可預支消費并合理規劃生活。這與現代人的消費模式吻合,同時也與信用卡本身特質相關。當然信用卡更多提倡的是適當預支,而不是濫用。不過沒想到的是,除了社會新鮮人外,一些70后、80初的“職場老人”也被吸引進來,并發表很多經典感想。
實質性回饋支撐,才能形成更大影響
再巧妙的事件炒作都必須以力度大、實質性的回饋為依托,否則只能是鏡中花、水中月。而此次“錢還夠用嗎?”事件在揭秘后不僅沒有引起網友不快,反而形成了更大的傳播效應,一個重要原因“首刷200送100”活動確實投入巨大,再整合交通銀行信用卡“最紅星期五”和“倍多分”等長線優惠,從而帶給持卡人最實惠的回饋。
2011年度十大網絡流行語:
【最具說服力獎】反正我是信了;
【最流行大獎】Hold不住了;
【最主流大獎】給力;
【最佳美術大獎】神馬都是浮云;
【最佳漢語語法大獎】我了個去;
【最佳修辭大獎】杯具;
【最感同身受大獎】蛋疼;
【最文明大獎】你妹;
【最廢話大獎】你懂的;
【最坑爹大獎】坑爹一郎
(本刊綜合)